上个月,一部“秘密宏图”的第三篇章,让特斯拉股价一夜掉了8%。
每当特斯拉陷入低谷的时候,马斯克都会通过一轮个人秀去引爆舆论场,无论是facebook上的大嘴言论,还是扭捏的“尬舞”。但有意思的是,摆在台面的市值就是投资人的态度,用钱投票的资本市场不会骗人。最终特斯拉还是靠着一轮放血般的降价,挽回了颓势。
相比美股,中国市场对待A股汽车板块则更加理性。如果说过去几年新势力霸榜了市场注意力的话,那么来到2023年,比亚迪和长城则是一对难兄难弟。不过从市盈率来看,比亚迪和长城的下降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挤压了部分泡沫,而长城显然则是被市场相对低估了。
想要说清这个事情,就不得不带着这三个问题去思考,为什么说长城汽车2022年的表现是不错的?资本市场如何讲长城的故事?长城为何不会再跌了?
跨越市场短周期背后的价值表现
回顾长城汽车这些年的表现,长城汽车的市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市后的整体上升期,第二阶段是从2014年到2020年中的震荡期,第三阶段则是从2020年下半年到现在的“抛物线”。
笔者一直认为,要穿越价值周期去审视市场,盯着分时K线,起伏不定的价格,只能是市场情绪的表现,如果把视角拉远到价值投资的长线角度,真正的市场曲线便会明朗起来,无论是任何一家做“价值”的企业,都符合这个规律。
但在股市,短线的价值标的会背离长期价值,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
长城汽车经营稳健,截至2022年已连续七年销量超过100万辆;产品结构快速优化,长城汽车2022年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达到了15.27%,智能化车型的渗透率为86.17%;财务数据表现亮眼, 2022年营收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373亿元,毛利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高于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9%,这些数字距离成长股30%的指标下限也不远……然而,看空的声音不绝于耳——“长城汽车2022年销量环比下降了”。
短期的下跌不代表企业发展走向死局,比亚迪也曾经历过销量的徘徊不进,而看好的理由有一百种,但看空的理由只有一个“销量”。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根据出货量,三星是手机界的No.1。但毫无疑问资本市场更青睐苹果。很难说短线的情绪能够代表长线的投资价值。就如买指数基金是买基本盘和经济面,长城汽车的发展有两大战略,一个是基本盘战略,代表了当下,一个是科技转型战略,代表了未来。价值的支撑点是牢靠的,价格支撑就一定存在底线。
就这个信息面来看,长城汽车市值的支撑位很牢靠,不会再跌了。
长城故事还在讲
如今,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撇清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身份,努力寻找除卖车以外的赢利点,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特斯拉在讲这个故事,蔚来在讲这个故事。资本爱听,泡沫也水涨船高。
但长城汽车的故事不只讲给投资人。不过这也许和长城汽车“固执”的性格有关,或许作为一个“做十说三”,低调行事的企业,长城的故事想象力太超前了,人们反而缺乏了对其的认知。就好比商业科幻电影,恰到好处的幻想,会激发大家的浓烈兴趣;但实际上像诺兰的《星际穿越》《信条》还需要受众在观影之外恶补物理学、天文学知识,则无疑提高了观众的准入门槛。
当下,长城汽车目前已经建成了“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结构,构建了一个未来可以跨时空,跨地域调配的大能源体系,做为中长期清洁能源的终极答案;并且也从混动、纯电、氢能三条线对未来的车用动力做了中短期的未来规划。在AI、大算力芯片、数据体系层面大力布局。通过技术赋能五大子品牌,形成了企业的自我闭环。
此外,未来燃油市场也不会完全被纯电替代,采用长城DHT技术为代表的混动车型,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并会随着未来新能源的爆发,而拿下除纯电以外的半壁江山。抛去这些顶层设计以外,长城汽车“坦克越野图腾”和“长城皮卡为王”为代表的越野市场基本盘,也依然十分牢固。
所以可以看到,买账的人群在变化;同时付费的意愿也在攀升。得益于坦克300、长城炮以及闪电猫等高价值车型的销量提升,长城汽车单车ASP提升至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如果从财务报告看,大家是认同这个故事的,指标和数据也在向好。
新战略驱动上扬
如果没有业绩支撑,再好的故事也很难在二级市场讲好,然而要取得好的业绩,必然从顶层设计开始。实际上,随着国民经济增速切换、全球主要经济体衰退,叠加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理念变革,消费模型出现大的转变,“实用主义”重新回归主流视野。这也符合长城汽车的预判和顶层设计:
“公司将继续坚持4个坚定,坚定新能源战略定位,坚定全球化的发展路线,坚定我们的造车本质,坚定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在产品和竞争策略方面,加速回归4个主航道,分别是:主品类航道、主价格航道、主级别航道和主风格航道。”
长城是这么说的,我们也看到了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今年开年,从面向家庭用户的蓝山DHT-PHEV,到二代大狗以及搭载Hi4技术的哈弗枭龙MAX,长城正在战略层面上回归主流,这也无疑将会增加长城汽车的销量面。
而落脚到经营层面,无外乎“上量”和“增润”两个路线,但是“上量”和“增润”是要有战略考量的,没有利润之前的规模,更多的是资本层面的虚假繁荣,多少活在PPT里的企业,因为长期难以价值变现而被市场狠狠抛弃;而没有规模支撑的利润,实质上只是靠“割小众韭菜”苟活,当小圈层信仰破灭之时,在更大的市场基盘面前,这种生存方式只能沦为笑柄。
所以,在“上量”和“增润”两条增长曲线的交叉点上使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几年,长城汽车显然想要左手抓销量,右手拿利润。而事实证明,长城汽车的其中一个肩膀沉了下去,虽然拿住了很多细分市场,利润可观,但是销量被拽住了。这和比亚迪遇到的问题正相反,可以这么说,一段时间内,长城和比亚迪分居增长曲线交叉点的两端,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你羡慕。但是长城汽车的森林生态体系的快速收获可能会抢先打破这一格局。
笔者认为,所谓森林生态体系能够解决“上量”和“增润”之间的矛盾,即构建了一套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与动力等相关技术产业,开放全面共生共享、高效协同、进化成长的森林生态体系,回归主赛道是“上量”,打造体系是“增润”。
在森林生态体系下,长城汽车无论是产品力、市场力还是供应链能力都具备十足的优势,进而完成“上量”+“增润”的目标。
随着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爆发式的增长,目前可以肯定的,未来的新能源市场必定将掀起基于“规模”效应的第二波浪潮,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的布局,乃至清洁能源的大市场中都做了大量探索与尝试。这些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也许并不会第一时间反应在股价上,这也是市场固有的滞后性所致,但这种市场的后知后觉也必定体现在企业的增长曲线上,这也是笔者坚定信心的原因之一。
当然,笔者认为长城汽车还是具有中远期的想象力的:一部分原因是长城依旧和比亚迪等企业和处于头部梯队,分享着不同的利益维度;一部分原因是长城汽车在2023年的眼光还是长远的,虽然做出了一些顺应市场的动作,但并没有深陷价格战漩涡中,是极其克制且保持理性的,这也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