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回到首页
现在位置:主页 > 汽车新闻 >  
中国有望率先实现氢能源车普及
来源:中国汽车交易网 发布时间:2022-02-18

“中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能源车普及和技术突破,能否实现就看未来2-3年的发展”,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权藤宪治215日明确告诉中国工业报,氢能源车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也需要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中国高度重视氢能应用,而且由政策牵引全产业链协调配合是中国的强项。

中关村氢能特色产业园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外景。

  15日,由北京市经信局组织的参访团参观中关村氢能特色产业园,考察了解冬奥氢能保障情况和氢能产业链发展情况。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岩、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权藤宪治、福田汽车欧辉客车事业部研发副总裁刘继红、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民、北京天海氢能装备有限公司总工岳增柱、北京市经信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分别做了情况介绍。

 

冬奥成就高精尖企业氢能示范应用场景最丰富盛会

 

冬奥保障公司京辉氢能制氢车间流程图。
  据北京市经信局汽车交通处副处长吴志全介绍,氢能成为冬奥绿色能源示范应用主角之一依靠氢能实现了火炬与交通运输零碳排放,实现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从1到100”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突破

 

  吴志全介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因此被称为“终极环保车”。北京冬奥会共计投入使用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开展示范运营服务,重大国际赛事投入规模最大纪录。冬奥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提供了世界级舞台,对全产业链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高精尖产业企业经受住了考验

  主火炬和手持火炬,由航天六院11所(京)与101所历经两年联合攻关研制,解决了氢火焰可视性、复杂曲面适应性、大比例减压、氢安全利用、氢燃料储存等多个难题,主火炬的模块化供氢系统由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幕式点燃主火炬的氢气由中国石化燕山石化供应。

  在冬奥两赛区氢燃料电池车运输服务保障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由丰田和福田等国内品牌提供,其中部分车氢燃料电池电堆由丰田提供,大巴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由亿华通集成,氢瓶、空压机等零部件主要由北京企业供给。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30℃低温启动、-40℃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大巴车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以上。在氢源保障方面,燕山石化和环宇京辉制氢能力达到7.2吨/天,提供了充足的清洁氢源供给。

 

冬奥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管理实现重大创新

  吴志全介绍,北京冬奥是实现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管理重大创新的一届奥运会,冬奥推动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标准制修订。

  为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冬奥会上使用,推动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等标准,将搭载70MPa、Ⅲ型瓶的车载氢系统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技术要求纳入其中;组织丰田等企业分享技术经验,为相关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国内首个Ⅳ型瓶标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首次取得了搭载Ⅳ型瓶的70Mpa氢能源汽车的认证。制定了国际首个手持火炬用氢燃料气瓶标准,确保了火炬绿色能源内核工业化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天海工业氢能产业布局宣传图。
  北京冬奥推动完善了加氢站建设流程。加氢站属于新生事物,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相关技术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阶段。为确保加氢站安全稳定运行,明确了油氢合建站的审批流程,并创新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确保了服务于冬奥会的庆园街、王泉营、金龙和燕化兴隆4座加氢站合法投入运营,为今后加氢站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北京冬奥推动建立了氢能安全保障机制。由氢能各环节各领域主管部门,协调建立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确保了冬奥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运行,也为后续氢能产业发展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丰田正在加速氢能事业中国本土化

  权藤宪治告诉中国工业报,现在全球都在发展新能源车,几条技术路线都在发展,谁是最优选择以及谁会成为最后的唯一,现在还无法下结论。作为汽车制造商,丰田要做的是继续做好技术研发和应用,降低汽车制造与使用成本,丰田中国会根据中国政策的指引,与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丰田正在加速氢能事业本土化,目前已相继与国内商用车厂商一汽,东风,广汽,北汽,以及系统集成商亿华通成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以及与亿华通合资成立了“华丰燃料电池”两家公司。前者致力于满足中国商用车厂商需求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后者将前者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国内厂商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两家公司均落地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回答中国工业报何时才能实现氢能源车量产普及提问时,权藤宪治预计2-3年后应该能实现突破,而且最有可能在中国率先实现普及。
 

上一篇:冬季续航提升20%,哪吒S冬标成绩亮眼! 下一篇:荣威iMAX8凭实力担当百件革命文物“护送大使”
 
<
热点新闻排行榜  
从“制造”到“创造”,...
吉利汽车2023年总营收创新高...
全球首个汽车行业全栈自研...
10万级地表最强纯电车!东...
东风纳米01量产下线 东风乘...
中国高端越野基地年产首破...
深植互联网基因 加速数智化...
风云A8鲲鹏超能混动,获选...
领克新能源家族10月销量破...
全擎集结 驰骋云滇 江西五...
91.9%!纳米01电驱动总成能效...
长城汽车荣获2023年中国汽车...
汽车新闻| 车展新闻| 行业动态| 车市播报| 文化赛事| 新能源车| 智能网联| 汽车共享| 汽车之旅| 二手快讯| 数据快报| 新车谍报| 人物访谈| 商用车讯| 购车参谋| 对比测试| 新车快讯| 热点推介|